“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倒计时

时间: 2024-04-12 02:56:02 |   作者:火狐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上海博物馆重磅展览“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于2023年12月10日起与公众正式见面。   这是中国首个大型达·芬奇展览:达·芬奇笔下最具东方美学神韵的油画《头发飘逸的女子》e

立即订购
产品描述

  上海博物馆重磅展览“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于2023年12月10日起与公众正式见面。

  这是中国首个大型达·芬奇展览:达·芬奇笔下最具东方美学神韵的油画《头发飘逸的女子》,与被誉为“人类思考最广泛记录”的《大西洋古抄本》真迹,首度同时亮相中国;一同呈现的还有米开朗基罗等其他文艺复兴大师杰作,这些来自意大利的艺术珍品共同还原了璀璨辉煌的人文主义时代,并向观众揭开达·芬奇的神秘面纱。

  这是上海博物馆首个原创东西艺术对话展:展览从馆藏中甄选五代《闸口盘车图》、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明唐寅《秋风纨扇图》等中国古代传世名作,与达·芬奇领衔的文艺复兴大师们在特定空间中展开一场跨越时空、超乎想象的艺术对话。

  目前,“对话达·芬奇”艺术特展距离闭幕仅有5天,请还未观展的观众朋友们抓紧最后机会与中外大师杰作面对面!

  在四个多月的展览期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展览阐释资源,多形式、多角度地对展出作品进行解读,呈现展览背后的世界艺术史脉络,希冀观者在有机的中西对话中有所感悟与思考。

  在展览即将落下帷幕前,上海博物馆特为大家奉上精心制作的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本系列专题片共八集,观众将跟随策展人和专家学者独到而深入的解读,沉浸式穿梭于美轮美奂的展厅,零距离精赏画作细节,回到达·芬奇和唐伯虎身处的时空。

  · 意方策展人之一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 达仁利(Francesco DArelli)

  该艺术导赏系列片已于4月1日至8日在上海博物馆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官方号逐集播出。观众朋友可移步至相关平台收看。更多相关介绍请点击:对线月上线

  本次展览除了展出的重磅级中西绘画名作之外,展陈设计也是一大看点。我们特别整理的,帮助观众在“对话达·芬奇”特展中,轻松地看,美美地拍,静静地想……

  · 作为画家的达·芬奇,如何以其思索和技艺,再现宇宙万象(意方策展人爱德华多·维拉塔撰文)

  · 当文艺复兴遇上东方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将展开一场怎样的对话()

  · 达·芬奇同时代的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趣味(聊一聊“对话达·芬奇”特展里的中国画 上篇)

  · 在西方艺术史的对照下,中国绘画如何从写实走向写意(聊一聊“对话达·芬奇”特展里的中国画 下篇)

  为使广大观众和艺术爱好者更深入地欣赏展品,并在文明互鉴的框架下全面理解本次展览。展览期间,上海博物馆邀请中外学者举办了5场线下公众讲座,讲座主题涉及广泛:

  ① 意方策展人爱德华多·维拉塔(Edoardo Villata)(东北大学教授)追溯达·芬奇的绘画生涯,并提示观众无论达·芬奇如何多才多艺,始终首先是位画家。

  ② 中方策展人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与郭亮(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以对谈的形式述及展览初心,并将西中艺术史不同内在动力的归纳为“乘物与游心”。

  ③ 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以展览重磅展品五代的《闸口盘车图》为个案,分析了中国古代机械技术的图像表达。

  ④ 于润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为观众讲述文艺复兴“三杰”这一概念是如何在历史中一步步被建构的,并探究了“文艺复兴三杰”概念被中文语境接受背后的思想和历史因素,以此回应中西互鉴的展览主题。

  ⑤ 意大利籍教授安德烈亚·巴尔蒂尼(Andrea L. Baldini,中文名:白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探讨了达·芬奇领衔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知识自觉,即将绘画作为一种认知科学的智性工具,由此艺术家从手艺人上升为知识分子。

  不久的将来,上述讲座还会作为上博课程的一部分于上博公众号上线,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回看。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在时序上始于十世纪终于十六世纪,在空间上横跨苏州与佛罗伦萨,在艺术形式上囊括油画、手稿、中国画、装置等多种形式。为帮助学生观众真正读懂、全心欣赏本次展览,我们特别准备了“对话达·芬奇”线上美育资源和线下工作坊,并按年龄推出了高中大学生和小学初中两个版本。

  针对高中以上学生,尤其艺术设计、建筑规划设计有关专业或有志于就读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们特别设计了“15-16世纪东西方设计绘图互鉴工作坊”。工作坊在专业技术人员(樊思嘉,设计学博士、建筑学硕士、江苏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城乡规划师)的带领下,首先从设计师视角来观看达·芬奇的建筑和机械手稿,帮助学员一键分清爆炸图、轴测图、平面剖透视等设计图式——这些经典图式经由达·芬奇的实践趋于完美,并为后人沿用至今;随后学员借鉴达·芬奇设计思维与绘图模式,来绘制东方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体会如何以西方理性思维来诠释东方设计精髓。

  本美育工作坊以达·芬奇设计手稿链接中国古建,体现了展览东西互鉴的初心,并通过手绘实践探索了如何以绘图表达知识,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处理问题。为了惠及更多未能亲临活动现场的学生观众,主讲人亦将相关教学内容做梳理供各位参考学习。

  达·芬奇的手稿以图像呈现为主,鲜有文字说明。因此在解读其手稿时需要运用跨学科的丰富知识,抽丝剥茧地去解读他在设计思考时的不同步骤、不同目的。随着设计的一步步深入,达·芬奇会运用适合的图示语言来表现。观者同时还需要将手稿中看似不同的部分 关联起来,分析其可能的相关性与具体功能,因为每一笔在达·芬奇手里都是有意义的。想要领略其中的奥妙,需要观者具有一双训练过的眼镜,诚如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所言“所见即所知”。

  例如在解读“卡普里尼宫”的建筑规划设计手稿时,要求我们跟随着达·芬奇从平面设计,到轴测立面设计,再到转角柱式设计的过程,紧扣从整体向局部层层递进的这样一个设计思路来理解他手稿中所呈现的不同内容,内容是多样的而设计思维却是连贯的。再比如在解读 “单向交替起重机”的机械设计手稿时,第一步是要了解该起重机的机械原理,其次要厘清该手稿具有展示核心技术发明、指导工人装配、指导使用者驱动机械等多种功能目的,随后才会理解达·芬奇为何会利用“描绘整体形象+零件爆炸拆解+核心零件放大+注重咬合细节”的绘图模式来展现这个了不起的起重机发明。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达·芬奇”,对于天才的解读总是多元而包容的。基于各自不同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达·芬奇手稿进行各种创新式、发散式的延伸理解。而这些理解最终被凝结于“东西方互鉴”的手稿练习中,借鉴达·芬奇的西方理性设计思维,进行三组中国传统建筑绘制练习,体会其绘制逻辑与绘制形式的异同。

  练习一:单向交替起重机 v.s. 斗拱爆炸图:在理解了单向交替起重机的机械原理与手稿逻辑的基础上,可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斗拱构件与机械设计相结合,以“爆炸分解、动态平衡、人的使用”等要点进行装置设计与创作。这也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练习二:米兰大教堂拱形支架所受的挤推力习作 v.s. 斗拱支撑屋顶的节点剖面:借鉴达·芬奇挤推力习作手稿中的力学设计以及构造细部方式,在斗拱支撑屋顶的局部剖面中,表达“斗”与“拱”之间的咬合与力的传递,体现斗拱在传统建筑结构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充分地传达手稿绘制时在脑海中的设计思考。

  练习三:关于教堂中心平面的研究 V.S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剖面立面图:在学习达·芬奇“关于教堂中心平面的研究”手稿与梁思成大师“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剖面立面图”手稿后,紧扣“室内外空间同步设计表达”与“东西方互鉴”的设计思维,对佛光寺东大殿剖立面进行了创新诠释。如果愿意,可在清楚地表达东大殿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对局部进行独具创意的西化设计表达,从而体现文化互鉴的多元包容。

  与高中以上较为专业化的美育资源不同,面向小学、初中学生内容则更普及而活泼。初中小学版美育资源包括:包含①《成为列奥纳多·达·芬奇探索手册》和②艺术史学习素材两部分,帮助学生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廓清相关艺术史脉络,拓展文明互鉴视野。

  《成为列奥纳多·达·芬奇探索手册》涵盖多个有趣的绘图创作和艺术赏析小练习,以主题任务单的方式,揭秘达·芬奇这位人类历史上的“全能天才”。艺术史学习素材则以9张达·芬奇代表绘画,带领学生速读大师的一生。点击“对话达·芬奇”特展美育资源(小学初中版),查看完整内容、下载探索手册。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即将于4月14日闭幕,再次欢迎观众走进展览。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原标题:《“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倒计时,快快来看展!(附特展全资源)》